- · 淡水渔业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淡水渔业》投稿方式[04/29]
- · 《淡水渔业》数据库收录[04/29]
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倘若某山地的水热条件常年不均,往往会出现一侧林木葱郁、一侧草地青翠的“阴阳脸”,这是一个翻开中学地理课本便能找到的知识点。但少为人知的是
倘若某山地的水热条件常年不均,往往会出现一侧林木葱郁、一侧草地青翠的“阴阳脸”,这是一个翻开中学地理课本便能找到的知识点。但少为人知的是,生活在同一山地不同坡向水系中的鱼儿,其种类组成也有可能截然不同。
多元生境孕育丰富淡水鱼资源
也有一些鱼类选择完全在内陆水域中生活和洄游,譬如海南过去常见的经济鱼类倒刺鲃,偏爱在河流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等到春季水位上涨后再游至支流中繁殖、生长。尽管这种相对短途的移动通常被认为是半洄游,但其淡水鱼的身份倒是毫无争议。
当它们改名换姓进入餐馆,便摇身一变成了海南人餐桌上的“流量明星”。譬如,红烧福寿鱼不过是罗非鱼披了一件“马甲”,清蒸白骨鱼中的“白骨鱼”并非海南长臀鮠,而是一种外形与海南长臀鮠十分相似的外来入侵物种——巴沙鱼或斑点叉尾鮰。
尽管花鳗鲡以性情凶猛而闻名,但此时的小家伙们“乳臭未干”,一路上自然免不了面对各种海洋生物的围追堵截。倘若足够幸运,它们中的一部分会在数月的漂泊后顺利抵达海南岛的各大河口处,变成短的圆线条状后开启下一阶段的旅途。
孔雀花鳉。申志新供图
编者按
“2016年以来,我们对海南十几条主要河流的鱼类多样性进行了全面调查,建立起海南‘两江一河'水生生物资源及环境常态化监测机制。”蔡杏伟介绍,摸清“家底”之余,他们还开展了海南濒危珍稀鱼类的人工繁育、海南特有鱼类的生物学研究及涉水工程对水生生物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评估等工作,同时对昌化江河口、万泉河河口等多个水体进行生态修复。
“警报”拉响,一场拯救海南土著鱼类的行动随之开启。
没有人知道一条鱼会游向何方,但它们来时的路却有迹可循。
当一条花鳗鲡苗踏上回家之路时,根本无法预料自己接下来将经历些什么。
“我们对海南淡水鱼类资源的监测与调查还在进行中,或许在不久的未来,这一数据还将再次更新。”蔡杏伟补充道,这149种鱼并不包括花鳗鲡等在咸淡水区中洄游的鱼类,“如果加上这一类,海南淡水鱼家族的成员数至少要翻一番。”
世界上任何一种人类文明自诞生之初,便无一例外地依赖淡水的滋养。海南岛向来不缺淡水,当154条河流呈辐射状流向海洋时,纵横的水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琼州儿女。河湖泛碧波,鱼在水中游。逐水而居的海南先民打猎捕鱼,很早便开始和鱼打交道,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鱼文化。
保亭近腹吸鳅。申志新供图
文章来源:《淡水渔业》 网址: http://www.dsyyzz.cn/zonghexinwen/2022/061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