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

来源:淡水渔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鱼,那海南岛究竟孕育出了多少种淡水鱼?7目26科149种,这是截至目前的最新数据。 原标题:海南周刊 | 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 值得庆幸的是,除了这几个“熟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鱼,那海南岛究竟孕育出了多少种淡水鱼?7目26科149种,这是截至目前的最新数据。

原标题:海南周刊 | 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

值得庆幸的是,除了这几个“熟面孔”外,目前绝大部分外来入侵鱼类只是偶尔在野外被发现,并未形成数量庞大的群体。

与1986年出版的《海南岛淡水与河口鱼类志》对照,人们会发现,在历史调查中,唐鱼、香港斗鱼和美丽华沙鳅等20多种淡水土著鱼未被记录。

“鲤形目是现生淡水鱼类中最大的一目,这一种类组成特征与国内其他地区基本保持一致。”蔡杏伟介绍,不同的是,海南岛的淡水鱼均能适应一定的高温。

“这种小家伙懒得很,不爱游泳,就喜欢趴在石头上。”让他啧啧称奇的是,即便是再急的溪水冲刷而过,虾虎鱼都可以保持静止不动。之所以能抵御较大的冲击力,是因为虾虎鱼的左右两个腹鳍愈合成吸盘状后,可以让它们轻易“挂”在石头上,如轻功高手般飞檐走壁。

香港生态保育专家陈辈乐等人便曾在调查鹦哥岭地区鱼类资源时发现,其南北坡水系分属昌化江、南渡江,前者多石砾底质、水清流急,因此备受溪流性鱼类青睐,流经平原地区的后者,则吸引了大量平原江河性鱼类聚集。

鱼类洄游——一场生死之间的艰难跋涉

花鳗鲡。申志新供图

作为海南第一大河,南渡江拥有岛上最丰富的淡水鱼类资源。可如今渔民朝水中抛下一张渔网,捕捞上来的渔获几乎有一半是罗非鱼等外来入侵物种。

溯流而上,可见水底细石静静盘卧,倏来忽往的游鱼亦一览无余。与生活在大海的亲戚们不同,这些淡水鱼通常背为青、绿色,腹呈浅白色,长相相近频频“撞脸”,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护林员符金海总能从中一眼发现虾虎鱼的踪迹。

此外,随着我省退捕禁渔、河长制等制度的落实,越来越多的部门、机构正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护内陆水域生态系统。当保护水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消失的海南土著鱼重现江湖。

翻开海南淡水鱼类的“家谱”人们会发现,这一古老水生动物在琼岛算得上是“人丁兴旺”。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部分淡水鱼的生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它们的生存繁衍受到影响,对它们的保护亟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目前,海南岛共记录有特有鱼类23种,隶属4目7科19属。令人揪心的是,眼下这群水中精灵的生存处境并不理想。

由海入河是一场九死一生的冒险,由河入海又何尝不是?但即便知道此去多艰险,数年后,这群花鳗鲡依旧会选择沿着来时的路再次长途跋涉,回到它们出生的地方,交配、产卵,随后死亡。

每年秋冬之际,位于菲律宾以南、斯里兰卡以东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之间的深海沟中,成群的花鳗鲡在产卵后油尽灯枯而死。顾不上为亲鱼的离去而难过,躯体呈透明柳叶状的花鳗鲡苗们在出生后便需即刻启程,沿着亲鱼来时的路溯游几千公里。

海南长臀鮠和盆唇孟加拉鲮的命运不是个例。曾因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闻名岛内外的大鳞鲢,甚至已数十年不见踪影,不少人猜测它们或许早已在海南岛上灭绝。“现在还不能盖棺定论,也没人愿意接受这一定论。”蔡杏伟叹息道,目前与大鳞鲢一样同属鲤科的尖鳍鲤也已处于濒危状态,栖息地严重萎缩,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若保护不及时或将重蹈大鳞鲢之覆辙。

来源:海南日报

海南小条鳅。申志新供图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23种淡水鱼进化为海南特有种

无论是降河洄游的鱼还是溯河洄游的鱼,人类都很难去定义它们到底是淡水鱼还是海鱼,因此将之统统归入了洄游性鱼类。

在历次鱼类资源调查中,专家们发现琼岛北部南渡江等水系中的淡水鱼在华南大陆多有分布,琼岛西部昌化江水系中则栖息着少量原产于越南的鱼类。而地质学界又普遍认为,海南岛曾与华南大陆、越南相连,这意味着至少在这些地块未发生断裂漂移前,这些古老的脊椎动物便已迁徙于此。

“就像一条见不到水的鱼离死亡不远,一条见不到鱼的河流同样如此。”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副所长蔡杏伟呼吁,当我们向河流不断索取的时候,也应该学会关注淡水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需求,寻找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式。

文章来源:《淡水渔业》 网址: http://www.dsyyzz.cn/zonghexinwen/2022/0610/626.html



上一篇:中心城区菜市场将试点使用渔业智能化剖切设备
下一篇:无锡育出新品种青虾“太湖”家族喜添新成员

淡水渔业投稿 | 淡水渔业编辑部| 淡水渔业版面费 | 淡水渔业论文发表 | 淡水渔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淡水渔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