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淡水渔业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淡水渔业》投稿方式[04/29]
- · 《淡水渔业》数据库收录[04/29]
水产和渔业论文_大水面可调控捕捞装置设计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摘要:目前,大水面捕捞方式主要以人工捕捞、地笼、刺网、拖网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可调控捕捞的要求。通过分析大型湖泊、水库鱼类的生活习性,设计制作
文章摘要:目前,大水面捕捞方式主要以人工捕捞、地笼、刺网、拖网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可调控捕捞的要求。通过分析大型湖泊、水库鱼类的生活习性,设计制作了一套通过改变网孔规格大小而达到大水面可调控的捕捞装置。该装置由小网孔的拦河网制作而成,底部由套裹小石砾的网压实沉底,四周再由浮筒搭建成捕捞平台以方便后期捕捞。该装置捕捞不分淡旺季,可随时起捕,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材料来源广等优点。通过与传统“刺网+地笼”捕捞方式同时进行鱼类捕获试验对比,并测量鱼类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3个生物学体征指标。结果显示:当需要大规格鱼类(全长10 cm以上)捕捞时,可调控捕捞装置单次捕捞鱼质量是传统“刺网+地笼”捕捞方式的1.30倍(P=0.002<0.01),捕捞数量是后者的2.95倍,存活率是后者的3.5倍;当需要小规格(全长1 cm以上)鱼类捕捞时,可调控捕捞装置中的鱼类数量、质量、种类明显大于“刺网+地笼”捕捞方式,存活率也明显提升。研究表明,该捕捞装置在选择性捕捞及全部捕捞时捕捞量(数量、质量、种类)均大于普通捕捞方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初步满足了调控捕捞的要求,为大水面鱼类可调控捕捞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陈晓龙 车轩 刘兴国 朱浩 田昌凤 李新丰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论文分类号: S972
相似文献:鲥鯸淀鱼类群落特征与生物完整性评价.....作者:石磊,朱浩,叶少文,王普泽,刘家寿,刘兴国,李钟杰,刊载期刊:《生态学杂志》丹江口水库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作者:白敬沛,黄耿,蒋长军,章伟成,王齐东,姚伦广,刊载期刊:《生物多样性》鱼类个性测定方法研究进展.....作者:李武新,孙春艳,曾令清,刊载期刊:《生态学杂志》柳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作者:朱书礼,陈蔚涛,李新辉,李捷,李跃飞,刊载期刊:《水生生物学报》基于鱼类多样性与生物完整性的海南岛南渡江河流健康评价.....作者:余梵冬,顾党恩,佟延南,李芳远,申志新,朱海,潘贤辉,周康奇,马光明,王德强,胡隐昌,刊载期刊:《生态学杂志》太湖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健康评价.....作者:张翔,周国栋,王雷,刊载期刊:《水产学杂志》鱼类重要免疫器官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罗智文,董志祥,林连兵,张棋麟,刊载期刊:《水产科学》电驱鱼技术在鱼类保护中的应用.....作者:黄晓龙,白艳勤,崔磊,谭细畅,石小涛,刊载期刊:《生态学杂志》鄱阳湖南矶湿地堑秋湖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作者:熊国勇,刊载期刊:《河南农业科学》钱塘江西湖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作者:刘鹏飞,张婉平,徐东坡,周彦锋,凡迎春,詹政军,童奇烈,刊载期刊:《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相关文章: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I:微藻精准功能及应用-雨生红球藻添加饲料对罗非鱼幼苗生长影响的初探.....作者:罗秋兰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 II:微藻如何对接大农业-一种微藻户外大规模开放式 “浮法”培养体系的实践.....作者:刘国振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 II:微藻如何对接大农业-微藻替代饲料粮的前景.....作者:李雁群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 II:微藻如何对接大农业-热带海域藻种筛选和资源化开发.....作者:陆延笃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 II:微藻如何对接大农业-基于健康养殖的微藻饵料定向培育与应用.....作者:崔玉琳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 II:微藻如何对接大农业-新一代高效节能微藻收获技术:振动膜生物反应器结合负电花纹膜.....作者:赵震宇 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研究生论坛-一株淡水栅藻的海水培养与应用性研究.....作者:卫华宁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 III 及闭幕式-藻类对微污染物耐受和响应的差异及其对养殖水体藻相调节的意义初探.....作者:白芳
文章来源:《淡水渔业》 网址: http://www.dsyyzz.cn/qikandaodu/2021/120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