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淡水渔业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淡水渔业》投稿方式[04/29]
- · 《淡水渔业》数据库收录[04/29]
神秘物种再现长江,十年禁捕:若不保护,将无鱼(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因为鳤鱼 不能在静水中繁殖 ,但是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建起的水泥堤坝越来越多,这无异于是阻断了鳤鱼繁衍后代的机会。 到2022年,长江禁渔不过短短
因为鳤鱼不能在静水中繁殖,但是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建起的水泥堤坝越来越多,这无异于是阻断了鳤鱼繁衍后代的机会。
到2022年,长江禁渔不过短短两年多,就已经看到了如此大的成效,鳤鱼、江豚等物种的能够再次现身,已经实属不易,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珍稀鱼类的身影。
这不仅可以使得种群数量增加,而且可以使得生物完整性指数得到有效改善。
不过完全由认为参与它们的种群恢复,显然不利于野生鱼类的生长,所以禁渔既是对珍稀鱼类的保护,也是对长江渔业的一种保障。
鳤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也属于洄游型鱼类。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的江河湖泊中。
实际上,这几次发现鳤鱼的存在,都和禁渔有密切关系,2017年开启在其保护区禁渔、2020年更是展开了长江十年禁渔的行动。
比如在2022年3月,成群的江豚再次现身长江水面,这样嬉戏的场景,同样多年不曾看见。
由此可见,如果不对这些鱼类进行保护,那么未来真的会无鱼可吃。
不要看它个头不大,在长江流域中,鳤鱼可以说是站在食物链中等偏上的地位,因为它可是名副其实的“肉食爱好者”,平时的食谱里都不仅有水生昆虫,还有些比它更小的鱼类。
长江在正式全面禁渔前,也采用过分时段和分地区禁渔的方式,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佳,因为长江的渔业资源在长期的不受控制下,已经千疮百孔。
尽管在2002年到2019年,我国在很多流域都实施了分时段的禁渔期制度,但是仍旧没有解决“鱼越捕越少,环境越捕越差,渔民越捕越穷”的现状。
不过禁渔对鳤鱼这类洄游型鱼类来说,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因为它们的洄游通道受到阻碍,所以繁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都说明,禁渔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对长江渔业资源的恢复具有很强的意义。
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遭破坏等问题,鳤鱼在近十几年来已经很难在长江中看到,尤其是在鄱阳湖中,除2021年发现一尾之外,再往上推就是2012年了。
它一般也别叫做“麦秆刁、昌刁、刁杆”等,不过它的体型不大,大约只有1-2斤左右,最大的可以长到20多斤。
像广西长洲水利枢纽鱼道,上下游的水位落差有15米,可以让中华鲟等鱼类越过“龙门”,不过在长江流域实施这样的工程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
鳤鱼处于鲤科,身型细长,和草鱼有几分相似,没有明显的硬刺,由于其肉质十分细嫩鲜美,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禁渔真的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由于过去人类的大肆捕捞,长江很多鱼类几近灭绝,而此次禁渔就是给这些鱼类一个喘息的机会。
自2020年起,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天然渔业资源,就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禁渔期。
所以在禁渔期间,为了保护这类鱼群,还需要另开“方子”,比如为它们修建洄游通道。
将近20年的时间,我们几乎对鳤这种鱼闻所未闻,但实际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鳤鱼在长江流域很常见,尤其是在繁殖季节。
遗憾的是,长江的鱼类生物完整性,就被评为“无鱼”等级,这种从整数第一跌到倒数第一的情况,使得长江禁渔刻不容缓。
文章来源:《淡水渔业》 网址: http://www.dsyyzz.cn/zonghexinwen/2022/0617/628.html
上一篇:无锡育出新品种青虾“太湖”家族喜添新成员
下一篇:中国淡水蛏集群重现洪泽湖